首页 >> 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工作室 >> 山东省委书记借住过的徂徕山唐家药铺,80年后换新颜
详细内容

山东省委书记借住过的徂徕山唐家药铺,80年后换新颜

时间:2020-08-21     作者:陈相元 张涛 来源:国训网【原创】

2020年夏,徂徕山红色文化研究会给我来电话,让我为红色文化大讲堂题写匾额,地点就在我要去的唐家药铺旧址。研究会的周老师,用车把我接到了想念久已的唐家药铺旧址。眼前的景象令我大吃一惊,以前那几间老房子不见了,出现在眼前的是一座设计独特的大院。中式古典大门,门口挂着迟浩田上将题写的 “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纪念馆”、“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博物馆”两块牌匾。两馆院内,高高的旗杆上飘扬着三面红旗。大院西北角有座流光溢彩的抗战旧址纪念亭。大院北面的十几间大瓦房,分别悬挂着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文物陈列室、和抗日英雄事迹展览室的牌匾;院子南面分别是全国政协副主席宋任穷上将展厅,和原北京军区政委刘振华上将展厅,西南角是红色文化大讲堂。大院的后山坡上,是泰安徂徕山烈士陵园。在苍松翠柏的簇拥中,一座座修整一新的英烈陵墓,静卧在徂徕山的西南麓。


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博物馆东大门.jpg

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博物馆东大门


1979年陈善領我们来看唐家药铺旧址时,这里只有五间老房子,房后的山坡上,到处是杂树和荒草。这两馆一陵园是何时建成的?周老师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便主动对我说:这抗战旧址变成红色教育基地,也是与一位医生有关。他说:这位医生叫丁兆村,是咱泰安市人,毕业于山东大学,是九三学社社员。现任泰安徂徕山烈士陵园管理中心主任、泰安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博物馆馆长、泰安市徂徕山红色文化研究会会长、泰山区交通诊所负责人。


在门诊忙碌一天,晚上又为博物馆继续忙碌丁兆村馆长.jpg

在门诊忙碌一天,晚上又为博物馆继续忙碌丁兆村馆长


我用了半天的时间,查阅了馆内的有关资料,又访问了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和当地群众,大体上摸清了丁兆村创建这两馆一陵园的艰难里程。

医疗行业向社会开放后,丁兆村创办了一家社区诊所。由于他医术精湛,服务热情,前来求医的络绎不绝。丁兆村对付不起药费的贫困居民,经常提供免费治疗。此诊所设立二十年来,免费治疗达60多万元,被群众称为悬壶济世的好医生。

2009年春天,年近八十的父母想在空气清新的山区居住,丁兆村便在这里买了五间旧房子。父母搬来后,他发现屋后不远处有片旧坟地。清明节时,他遇见泰安市党史办主任牛之营,在坟地献花祭奠。经过交谈,才知到这些坟墓,是泰安县抗日民主政府于1944年埋葬的抗日烈士。这五间旧房子以前是唐家药铺旧址,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部队曾在此驻扎。这里也是当年泰安县抗日民主政府、鲁中三地委的驻地旧址。丁兆村想:自己开诊所赚了钱靠的是党的好政策,既然把房子买下来了、把这块地承包下来了,自己就有责任把这些烈士墓恢复起来,保护好,为社会多做些贡献。于是,自2010年起,他自筹资金,先后三次对烈士墓群进行整修,将倒地、断裂的墓碑重新修复竖立起来,将几乎夷为平地的坟茔用青砖垒起来,进行了绿化美化,并常年守候着这片烈士墓地。整修后的烈士墓群焕然一新,庄严肃穆,泰安高新区将其命名为“泰安徂徕山烈士陵园”。


泰安徂徕山烈士陵园.jpg

泰安徂徕山烈士陵园


在修缮烈士墓时,丁兆村看着眼前的烈士墓群,心里翻腾了起来:徂徕山是山东抗日武装起义的中心,烈士虽然牺牲了,但是他的精神还在,抗日老战士的英雄事迹还留在民间。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年参加抗日的老人渐渐老去,知情者越来越少,如果不将他们的事迹抢救性挖掘整理出来,将是一个无法弥补的遗憾。他想,如果在这抗战旧址创办一个徂徕山革命史展馆,将抗日老战士的图片、事迹展示出来,让人们瞻仰、传颂,这将是件更有意义的事情。

创办徂徕山英烈事迹展览,可比整修烈士墓群困难得多。不说资金投入,仅仅是资料收集,就是一项十分巨大的工程。从档案馆和党史部门查询资料,或者是已公开的、或者是人们所熟知的,而那些流落在民间的、蕴藏在知情者头脑中的、鲜为人知的事迹材料,却需要一个一个地去采访、去挖掘。参加徂徕山起义的,以及八路军四支队的老战士遍布五湖四海,他们的后代也都分散在天南海北,采访这些人,谈何容易。但他靠着对红色文化事业的执着、对烈士敬仰的赤诚之心,知难而进,毅然踏上了寻访之路。

丁兆村管理着烈士陵园,还开着诊所,里里外外一把手,虽然忙得不可开交,他却挤时间到全国各地去跑。这些年来,他北到哈尔滨,南到海南岛,西到新疆乌鲁木齐,东到青岛、威海,几乎跑遍了全中国。他先后采访了迟浩田上将、参加徂徕山起义的老战士刘振华上将、外交部原驻外大使孟英、哈军工原校长刘居英、四支队军医张一民等,采访了参加徂徕山起义的领导人黎玉、林浩、赵杰等几十位老战士的后代;采访了相关领导人万里委员长、宋任穷副主席、罗荣桓元帅的后代。尤其是专程到了江西横峰县,徂徕山起义的领导人、八路军四支队司令员洪涛烈士的家乡,找到他的乡亲和后人,挖掘出了一些从未被人所知的事迹和珍贵资料。


馆长丁兆村向来访者介绍馆内珍藏的抗战文物.jpg

馆长丁兆村向来访者介绍馆内珍藏的抗战文物


朱毓淦是国家民政部和国家退役军人事务局公布的首批300名著名抗战烈士之一。为了寻找他的事迹材料,丁兆村五天驱车7000多里路,从泰安到北京、大连、延安、西安、武汉、南京、枣庄等地,找朱毓淦当时的领导、战友和他的后代座谈。为了赶时间,深夜驱车通过太行山,因为路径不熟,有几次差点儿掉到悬崖峭壁下面。返程的最后一天,丁兆村感到腹部巨疼,他强忍着将车开回来,到解放军八十八医院一检查,竟然是因为过度劳累,造成阑尾炎复发,必须立即进行手术。医生说,幸亏回来的及时,若再耽误一阵子,就会造成穿孔、腹膜炎等,就更麻烦了。

有位老朋友关心地问他:“兆村啊,你是拿着自己的性命来从事这番与你无关的事业,值得吗”?丁兆村说,怎么与我无关呢?我开门诊救治的是肉体之病,而兼顾的这项事业,救治的是人的心灵之病。我认为很值得!现在不少人忘记了历史,忘记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 。甚至有的人崇洋媚外,做出许多害国害民的事来,这不是严重的心灵之病吗?我做的这件事,就是为了让人们牢牢记住革命英烈,抛头颅洒热血保国为民的事迹,要让红色基因一代一代传下去。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就算付出毕生的精力和积蓄也在所不惜。

整修烈士陵园,建立烈士事迹和革命史展览馆,不仅需要热情和执着,还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为了筹集资金,丁兆村把全家多年的积蓄全部拿了出来。2012年,上缴烈士陵园土地承包款的时候,遇到了资金瓶颈,他只好将自己刚买了不久的小轿车卖给人家。他家在城里有两套房子,2012年,贷款到期无法偿还,丁兆村狠狠心卖掉一套应付了资金危机。展览馆中除了图片,还展出了一些烈士用过的物品,为了收购这些展品,他瞒着家人,将自己仅有的一套住房做了贷款抵押。他大女儿上高中的时候,找了一个比较好的辅导班,后来因为交钱太多,也停了下来。自从接管了烈士墓群,他们家没添过一件家具,全家人没买过一件上档次的衣服。

丁兆村的妻子是个贤妻良母,自从他们结婚以来,一直默默地支持丈夫的事业。直到丁兆村将唯一的一套住房抵押出去,她再也忍不住了,撕心裂肺哭了半天。丁兆村看到妻子那痛不欲生的样子,也忍不住掉下眼泪来。他难过地对妻子说:“这些年来,你跟着我吃了不少苦,现在咱该投的钱也都投上了,如果前功尽弃,那将是遗憾终生的事。再说,咱干的这件事是利国利民、教育子孙后代的大事,目前已得到了政府和广大群众的支持,眼前的困难很快就能迈过去”。妻子听了丁兆村这番话,拿起手绢替他擦了一下眼角的泪水,说:“别再掉泪了,孩子快放学了,别让她们知道了。以后不论多难,我都支持你”。

丁兆村十年如一日的收集资料,收购徂徕山抗战文物,终于办起了烈士事迹展览室,后来扩展成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博物馆和纪念馆。2015年底,博物馆由山东省文物局批准备案为非国有博物馆。共收藏起义及抗战时期的文物及文献资料1723件,尚未登记备案的2000余件,文献资料近万册。2016年被市政府公布为市级文保单位,2017年成为中国博物馆协会团体会员单位并加入中国博协非国有馆专委会,年底评为AAAA级中国社会组织。


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博物馆、纪念馆、烈士陵园全貌.jpg

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博物馆、纪念馆、烈士陵园全貌


访问快要结束的时候,我见到了令人敬慕的丁馆长。他刚接完诊,匆匆从社区诊所赶来。丁兆村中等身材,文雅朴实,谈吐爽快。也许是由于过度劳累,刚过五十已是满头白发。

可能是通过馆内信息,丁馆长已了解到我的访问进程。我们一见面,他便一见如故的直奔主题,说:“谢谢陈老师光临!刚才你访问过的情况我就不再说了,我简要的谈一下咱市党政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对这两馆一陵园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吧”。

他说,这两馆一陵园能发展到今天,全靠上级领导的支持和广大红色传承志愿者的帮助。泰安市委、市政府ー直高度重视这个项目。2018年8月8日,中共泰安市委书记崔洪刚到博物馆视察,并对如何办好博物馆、开展红色文化教育及旅游工作做了重要指示。泰安高新区、房村镇党委政府和驻地村全都大力支持配合我们。国家退伍军人事务部孙绍骋部长,中央党史研究室张树军副主任,山东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厅长时培伟、山东省机关工委刘杰副书记,原山东省党史研究室丁龙嘉、邱传贵副主任,泰安市党史办原主任牛之营,原北京军区政委刘振华上将,原第二炮兵副政委罗东进中将,26军马宜明军长、李景文政委,以及曾参加徂徕山起义的各位老前辈,或专门听取工作汇报,或前来视察指导。岱岳区党史办原主任张宗恩,离岗前,经常利用休息日来磨山峪,帮我制定发展规划,并通过党史资料提供的线索,与分布在全国各地的老战士后代取得联系,多方面争取领导和当地群众的支持。他离岗后,天天没白没黑的在这里忙活,从撰写资料、馆内布展到对外联络,几乎是连轴转。张主任说,只有把心贴在这里,才对得起自己这红色传承志愿者的称号。

泰山教育学院的周永生书记,退休后经常到两馆一陵园给我提供帮助,尤其是近一年来,周书记为了两馆布展,天天加班至深夜。他利用自己纯熟的电脑技术,为纪念馆、博物馆和烈士陵园做远景规划,建立网站,整理徂徕山起义的历史资料,可以说是呕心沥血。为了铺设这条上山的水泥路,他一直盯在工地上监督指导施工,有时熬到半夜还回不了家。

馆里的工作人员尹燕和王玲,都是带孩子的女同志,她们为了把这里的接待和展览讲解工作尽善尽美地做好,狠心舍下自己的孩子,把心全贴在工作上,每完成一次接待讲解任务,她们都及时进行总结,找出经验和差距,力求把工作做得更好。

说到这里,丁馆长拿出手机,用手指了指存在手机中的照片说:这是我的父亲、母亲。自从搬到这里以后,看着我整天忙碌的样子,他们非常心疼。为了减轻我的负担,两位老人义无反顾地当起了烈士陵园的义务看护员。每逢大雨过后,老人家都给烈士墓冠培土。他们看护陵园,尽心尽职,一丝不苟。有一次,当地村里有个人看中了一块墓碑,想拉到他地里垒坝沿。老人家看到后,果断地制止了。还有一户人家,偷偷到陵园中去挖土,也被老人严辞拒绝。我父亲91岁那年,从陵园往回走,不幸跌倒摔断了股骨,卧床一年后去世;母亲88岁那年查出了食道癌,因错过了治疗期无法手术,可是老人家为了孩子的事业毫不在乎,照样天天待在陵园中,忙个不停,直到不能自理了才下山住进了医院。我深深地感到自己愧对了父母,可父母对我非常理解,母亲临终的时候,对我说:“娘知道你是个好心人,能帮你照看照看园子,我和你爸心里都很高兴。”

说到这里,丁馆长指着正在馆里忙碌的亲哥丁兆乾说,自从我接管烈士墓群后,还有展室,仅靠两位老人是忙不过来的,为此我将俺哥动员上了山。哥哥原来在老家做木工,一天能挣200多元,可上了山收入就大大降低了。我以帮助照顾父母为理由,说服了哥哥。2013年3月,哥哥正在陵园中忙活着,突然血压升高,发生脑出血,一头栽倒了,脸被树杈刮了一道大口子,里面的肉都翻了出来。哥哥住进了医院,我又动员自己的大姐夫上了山。大姐夫是个瓦工,外出打工一天也挣好几百元,而在山上看陵园,只能给点生活费。姐夫在山上待了一年多,有一次回家的时候不巧遇到车祸受了伤。姐夫受伤后,我又动员身体刚恢复好的大哥回到山上。俺哥说:“兆村啊兆村,我算服了你了,为了这片烈士墓,你搭上了自己还不算,还把全家都给搭上了。”

俺哥虽然嘴上这么说,可他的心早贴在这个事业上了。他没白没黑地精心照看这两馆一陵园,生怕出一点差错。俺哥说,革命先烈为了祖国和人民,把命都献上了,咱守护他们、宣传他们付出些劳累,还不是应该的吗?

说到这里,丁馆长领着我看了一遍近几年来馆里获得的各类奖项和证书。他说,自2010年开馆以来,两馆一陵园坚持常年开放,免费接待各地参观人员和游客。近几年来,我们坚决响应市委、市政府关于大力发展红色文化旅游的号召,将红色旅游与宣传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爱国主义教育结合起来。坚持通过展品、用朴素的语言讲述抗战故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先后被泰安市委组织部、宣传部和市委党校确定为全市党员教育基地,被市关工委列为“全市青少年教育基地”和“红色基因传承基地”。被教育局定为“全市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已有84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在这里挂牌,开辟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吸引了济南、济宁、淄博、聊城、德州等周边地区的客人前来参观旅游,累计接待游客和参观人员30万人次。

凡是前来参观搞活动的,我们都安排他们到“徂徕山烈士陵园”敬献花篮,向先烈鞠躬默哀。尤其是对共产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青少年,组织他们重温入党誓词、少先队誓词或入团誓词,充分发挥了党性教育、红色文化教育主阵地的作用。这里已成为徂徕山红色文化旅游目的地和红色基因传承基地,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讲到最后,他逐渐敞开了自己的心扉,说:“将徂徕山革命纪念园打造成为泰安红色旅游的龙头,打造成山东省重要的革命烈士纪念设施和红色文化研学基地,使之成为全国著名红色文化品牌。让更多华人和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来到泰安,让更多的山东人走进徂徕山革命纪念园,使红色基因薪火相传,提升国人的使命担当。以此项目带动周边经济发展,促进革命老区乡村振兴,是我最大的心愿”!

访问结束,我心中的敬意油然而生。八十年前的唐家药铺和眼前的两馆一陵园,印证了中国的老百姓对中国共产党由衷的热爱和全力支持。这徂徕山抗日旧址的发展变化,展现了两位医生和一个优秀群体的辉煌业绩。他们虽然处在不同的时代,但都有一颗同样的爱国爱民之心。心心相印,迸发出了照亮山川的绚丽光彩。他们的大义之举,时刻撼动着广大群众的心灵,他们的功绩,将与徂徕山的红色阵地永存!

标题为编者所加,原标题为《徂徕山两馆一园》


编辑 张心阔 编审 杜宏伟

1国训网文后图2.jpg

国训网(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

国家工信部备案号:鲁ICP备20015271号-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鲁网文〔2020〕 号
全国互联网信息与新闻编辑合格证新教培证字〔2011〕第 1879 号

山东省网络文化内容审核人员证书鲁文审字〔2020〕 号

鲁公网安备 37010402000895号



技术支持: 全企网 | 管理登录
seo seo